一般常見的運動創傷有拗柴、肩膊痛、梨狀肌綜合症等,透過中醫針灸治療,不單能有效讓急性受傷的患處消炎止痛、加快康復,亦可以讓反覆發作的舊患重啟自我康復過程、幫助達到長遠有效的治療效果。
腳踝扭傷,俗稱「拗柴」,是一種常見的下肢創傷。患者可能因跌倒、或進行劇烈運動期間扭傷腳踝,造成疼痛、腫脹、難以行走等情況。
1. 扭傷瞬間的劇烈疼痛
2. 腫脹
3. 瘀傷
4. 觸碰時感到緊繃
5. 腳踝無法平衡,尤其在韌帶完全撕裂或踝關節完全脫位時更為明顯
→ 韌帶組織稍微拉鬆或撕裂
→ 腳踝周圍輕微繃緊和腫脹
→ 部分韌帶撕裂
→ 腳踝周圍中度繃緊和腫脹
→ 韌帶完全撕裂
→ 腳踝周圍嚴重繃緊和腫脹
→ 推拉腳踝關節時,踝關節並不固定
透過中醫針灸治療,急性期拗柴的疼痛、腫脹可以得到及時舒緩,同時加快身體血液循環,提升身體自癒過程的效率,對於修復肌肉或韌帶撕裂情況有顯著療效。
不少運動員容易在多年運動生涯中,反覆在同一側拗柴。成因可能是以前受傷時沒有完整悉善的治療及康復,造成舊患容易反覆發作。中醫治療能夠幫助舊患重啟身體自癒過程,同時舒緩舊患附近肌肉的緊繃情況,達到理想的預防復發效果。
運動員較常發見的一種上肢病症是「肱二頭肌肌腱炎」,主要症狀是由於肩旋轉肌群受傷而出現肩膊痛。
肱二頭肌主要參與手肘屈曲及手臂前伸動作,容易在運動過程受到急性傷害,造成拉傷或撕裂,出現腫痛及劇烈疼痛。
此外,日常生活中的重覆性動作亦會造成過度使用肱二頭肌,令肌腱乏力及發炎,演變成肌腱炎。例如睡覺時摺起手、長時間彎曲手踭等。慢性傷害造成的發病速度較慢,疼痛會隨工作量增加而逐漸嚴重,最後出現沾黏情況。
(一)肩關節內旋測試
1. 將患處手臂伸向後背
2. 曲起前臂、伸向另一邊肩胛骨(俗稱雞翼骨) 如果過程有痛楚出現、或手指無法觸摸肩胛骨下緣,代表肱二頭肌肌腱有緊繃或受損。
(二)肱二頭肌對抗測試
1. 將患處手臂向前下方45度伸直
2. 請一位家人或朋友幫忙,將病人的前臂向下壓
3. 病人保持手臂伸直、向上用力,對抗對方向下的壓力 如果過程有痛楚出現,代表肱二頭肌肌腱有緊繃或受損。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層,坐骨神經束經過其下方。一旦出現梨狀肌痙攣、緊繃或腫脹,就會造成臀部疼痛,同時可能壓迫相鄰的坐骨神經,引起大腿後部、小腿或足部的疼痛、刺痛或麻木等症狀。
梨狀肌綜合症的症狀以疼痛為主,一般是由腰骶部、經臀部向下肢放射性地疼痛,及後有機會發展成腰背痛、腳底有麻痺感、整條腿燒灼刺痛感、間歇性跛行。
由於神經受壓迫可以發展出嚴重症狀,有機會影響行走能力。
建議患者在初期出現腰痛或下肢痛時,就應及早就醫。越早治療,療效越佳。
肌肉損傷有三大症狀:疼痛、緊繃、無力。急性損傷會先出現疼痛症狀;發炎時,肌肉會防衛性收縮,情況持續的話會出現緊繃僵硬;發炎後會出現沾黏,造成活動能力變差及肌肉無力。
而肌腱與肌肉屬於不同身體構成部分。肌腱是連接肌肉同骨骼的橋樑,當肌肉收縮時,肌腱就會帶動連接的骨骼,三者一同活動。如果肌腱處於發炎狀態,肌肉發力或活動時,會刺激發炎肌腱而引起疼痛。
針對「疼痛」這個症狀,痛代表身體有受傷、發炎的情況。如果一段時間後疼痛紓緩了,代表發炎情況已經減緩,卻不代表身體組織已經修復。
部分運動損傷的病人容易重覆復發,常見原因是患者在疼痛消失後就誤以為已經痊癒,造成患處沒有徹底的康復。
處理運動創傷,中醫治療一般以針灸為主,同時可以配合內服中藥、推拿、復位、拔罐等治療方法,幫助加強療效。
急性發作期間,一般頭1-3次治療已可見止痛、消炎的療效;建議1-2個月治療可以讓患處徹底康復。
馬上WhatsApp我們,取得治療詳情或安排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