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性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月經失調問題日益普遍。月經不調包括多種表現:嚴重經痛、月經週期紊亂(提前或延後)、閉經、月經量異常(過多或過少)、經間期出血,以及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中醫治療治療月經失調,可以有效調理月經經期、改善月經症狀,幫助患者回復正常月經,甚至預防月經失調。
經痛會在月經期或月經前後發生,經痛時,會出現下腹有絞痛感、痙攣或出現陣陣鈍痛,有些女性甚至會連帶感到背部或大腿疼痛難忍。
除了疼痛的症狀以外,疲勞、頭痛、噁心、嘔吐、腹瀉、腹脹或情緒不穩的症狀常常會與經痛同時出現。因此經痛嚴重時,患者會面色蒼白、冷汗直冒,甚至昏厥。
原發性痛經是指患者沒有器質性病變,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正常,但身體釋放物質如前列腺素令血管和子宮收縮,而引致經痛。通常在女性初潮後半年至一年出現,經期第一至第二天小腹絞痛。 繼發性經痛是指因有婦科疾病而疼痛,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腺肌症,朱古力瘤,盆腔炎和子宮黏連等。經痛感較原發性經痛較長,如可能會痛兩、三天,有人是整個周期都會不適,還有人則持續到經期結束後,月經結束後仍會經痛數天。
原發性經痛主要是治療經痛為主,主要舒緩經痛便可;但繼發性經痛因有婦科疾病而疼痛,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等,可能會引起月經量多、不孕、甚至因子宮肌瘤或朱古力瘤不斷增大而壓迫膀胱直腸導致尿頻便秘等。除了治療方向不同,繼發性經痛的患者需要定期追蹤病情,以避免肌瘤不斷長大而承受做手術風險。 因此,如果經痛比較厲害、持續時間較長,建議定期進行婦科檢查找出原因。
要判斷月經是否正常,首先必須了解月經週期的計算方式。 月經週期指的是從經期第一天開始,到下次月經來潮之前一天為止的這段時間。正常週期約在21-35天之間,每次經血持續天數則是4-7天左右。 若發現月經週期過短或過長,天數相隔太少或太多,都應趁早就醫檢查。因為大多數時候,週期紊亂與其他婦科疾病有關,為了準確診斷最好請教專業醫師。
正常女性的月經週期約為21-35天,若是兩次經期間隔不到21天就來了,即屬於月經提早的異常情況。
造成月經提早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常見的因素:
1. 壓力太大,飲食失常導致內分泌紊亂。
2. 卵巢功能出現異常、黃體機能低下或其他病理性不排卵出血等。
3. 受藥物影響,例如避孕藥、荷爾蒙製劑,甚至部分精神科藥品等所致。
若發現月經來得異常頻繁且持續一段時日,建議盡早就醫檢查,以排除是否潛藏著某種婦科疾病所致。
正常女性的月經週期約為21-35天,若是兩次經期間隔超過到35天都未到,即屬於月經延遲的異常情況。
造成月經延遲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常見的因素:
月經提早或延遲不單會影響日後受孕,也可能預示內分泌系統出了紕漏,絕對不是個可以輕忽的小問題。
正常女性的月經週期約為21-35天,若是兩次經期間隔不到21天就來了,即屬於月經提早的異常情況。
要正常女性的月經週期約為21-35天,若是兩次經期間隔超過到35天都未到,即屬於月經延遲的異常情況。
閉經是指生育年齡的女性持續出現超過3個月或以上無月經或月經停止,而在青春期前、懷孕期、哺乳期及更年期的月經不來潮則不屬於閉經。
1. 原發性閉經
當女性在16歲仍然還沒有初經,或14歲沒有初經而由第二性徵的不發育者。
2.繼發性閉經
曾經有規律月經,但超過3個月無月經來潮,就已經屬於繼發性閉經。
1.心理壓力
壓力會影響大腦運作,過度壓力會使大腦無法正常傳遞指令到卵巢處,影響到卵巢機能下降,導致閉經的症狀。
2.過度減重
過度減重會導致身體為了保護自己而把懷孕生產的功能排到最後,因而出現閉經症狀。
3.睡眠不足:
人體缺乏睡眠的時候,會抑制體內的退黑激素生成,導致雌激素增加。而雌激素過高會導致卵巢停止排卵,引起閉經症狀。
4.婦科疾病:
卵巢早衰、高催乳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綜合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均有可能造成月經失調、甚至閉經。
因為月經帶來的不便,不少女生表示月經不來,應該會樂得輕鬆。但該來的月經如果一致不來,其實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
當閉經時間一久,無論多麼年輕也很難恢復月經。日後如果有懷孕的計畫,將會變得很難受孕,有些人甚至因為沒有好好治療閉經而從此停經。此外,閉經時間過長,更會增加患子宮癌的機率。
月經來潮時間正常會持續4-7天,而在月經前幾天,經血量一般會比較多。每一次月經來潮,身體會大約排除80毫升的經血。
如果血量超過80毫升就已經表示經血量過多,而經血少於5毫升就是月經量過少。
一般來說普通人很難測量出準確的血量,因此可以透過衛生棉使用數量大約了解經血量多少。
日用衛生巾滿載經血的血量約有5毫升,夜用衛生巾的血量則有10毫升左右。換言之,一次月經經期內,在經血量滿載的情況下,使用的日用衛生巾超過8塊、夜用衛生巾超過4塊的話,就已經屬於經血量過多的情況。
此外,亦可以在月經經期內進行抽血測量,檢測血紅素,如果血紅素少於12g/dl,則代表有貧血問題,有機會經血量過多。
經血量過多的女性會有貧血問題,出現虛弱、體力差、心悸等許多問題,如果從事服務業、護理行業則難以抽空時間更換衛生巾,經常會擔憂經血外漏。
另一方面經血量多少都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如果月經只有1-2日,則表示經血量過少,有機會有排卵異常、子宮肌瘤、凝血功能異常等病症。
因此,我們建議有經血量異常的女性們尋求專業治療,找出並解決潛在的身體病症。
如在兩次月經之間的時間少量出血,症狀屬於經間期出血的現象。
經間期出血,泛指於兩次月經來潮之間、出現週期性的陰道出血。
根據陰道出血的日子,可分為以下 2 種:
1.排卵期出血
於排卵期的日子出現陰道出血,常見原因是排卵後黃體素濃度不足,導致子宮內膜微量剝落。
一般 1-2 日出血就會停止,如果只是偶爾出現、及後身體自然恢復,則無需就醫。但如果連續兩個月經週期以上出現排卵期出血,或者出血量有所增多、沒有自行停止,即應就醫進行檢查。
2.非排卵期出血
若於非排卵期出血,在排除懷孕的可能性後,常見以下兩種情況:
可用測量基礎體溫 BBT,監測高溫相的變化來幫助診斷!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經期之間的出血情況,但並非週期性地出現,可以考慮以下可能性:
從現代醫學角度,「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泛指查無器宮病變(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細胞變異、多囊卵巢綜合症等)的情況下,出現陰道異常出血;可導致月經失調、不孕或容易流產。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可分為有排卵及無排卵2大類:
1.無排卵型
月經時早時遲、時長時短、時多時少,無規律
2.有排卵型
A> 月經過多
B> 經期縮短 (黃體發育不全)
C> 經期延長至8~10多天(黃體委縮不全)
D> 經間期出血(又稱排卵期出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所引致的月經不停其實是一種臨床症症狀,無須過度緊張,但也不可忽視。向專業醫師進行檢查評估,找出確認病症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進行有效的治療。
一般建議每周覆診一次,每次5-7日藥或者每周針灸1次。
一般治療後第一次月經已可見改善,建議2個月左右治療時間,方便觀察2次月經周期之間是否規律正常。
✔️ 改善月經症狀
✔️ 改善卵巢功能
✔️ 回復正常月經
✔️ 預防月經失調
醫師提提大家,月經就好像個人氣血的成績表。當患者的病證得到恰當的治療,月經才會回復正常。
而對於月經遲來的患者,我們建議在初步調理好後,繼續觀察3個月,若經期、經量均無異樣,才算得上痊癒!
馬上WhatsApp我們,取得治療詳情或安排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