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抽動症、自閉症、亞氏保加症、發展遲緩等,均可歸類為小兒SEN科。一般黃金治療期為8-16歲前(視病種而定),中醫治療一般可使用內服中藥、頭皮針灸、小兒推拿、耳穴治療等,同時配合食療調理,達到痊癒的療效。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又稱為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俗稱多動症。
目前雖然未能完全確定AD/HD的確切病因,但研究顯示這是一種神經生理疾病,並且高度遺傳。基因、環境及不同人生階段等,均會影響症狀的嚴重程度。
AD/HD的發病率較為普遍,但往往被誤解或處理不當。事實上,只要患者能及早獲得診斷和適當治療,便有望維持優質的生活質素,實現自我。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可分為3類:
12歲前屬於黃金治療時間,建議盡快就診以達到最理想療效。無西藥影響下,一般頭1-2次治療已可開始見效,如服西藥時間較長則有機會需要3-4次治療後才開始見效。 12歲後的小朋友,如能盡快就診的話仍能有理想療效。建議家長應盡快帶小朋友向醫師諮詢。
抽動症主要可分為「短暫性抽動症」和「持續性動作型或聲語型抽動症」兩大類型。
短暫性抽動症指的是病徵持續時間少於一年。
而持續性抽動症則是指症狀持續超過一年,並只表現為單一「動作型」或「聲語型」的抽動。
1.「動作型抽動症」
症狀包括頻繁眨眼、皺眉鼻子、聳肩、點頭、歪頸等面部及身體部位的不自主動作,嚴重者更會出現手腳抽搐或甩手臂等情況。
2.「聲語型抽動症」
常見的症狀有清嗓子、咳嗽、發出怪異的叫聲、打嗝聲,甚至像動物般的叫聲等。
抽動症的症狀普遍會在兒童時期開始出現,由2歲起便有機會患上,通常在青少年初期達至最嚴重的階段,之後病情會逐漸減輕直至成年期。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約有10%的小朋友患有抽動症,其中男童的比率更高達女童的9倍。
此外,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強迫症或焦慮症等其他精神病患者,同時出現抽動症狀的機會亦較為普遍。
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簡稱自閉症,是一種終身的發展障礙,患者由出生或嬰兒期便可能出現相關症狀。
自閉症會影響患者的學習能力,以及與他人和周遭環境的互動和溝通交流技巧。
自閉症患者的徵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雖然每名自閉症患者或多或少會出現上述類似特徵,但具體表現程度和嚴重性均有差異,故被稱為「自閉症譜系障礙」。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自閉症的患病率約為每100人中有1人。而在確診的個案當中,男性患者的比例更顯著地高於女性。
目前自閉症的確切病因仍未完全確定,但研究指出遺傳和出生前後的環境因素可能會構成一定影響,並涉及多種混合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每位自閉症患者的個別病因均有可能存在差異。
行為模式
感官處理
溝通方面
社交方面
上述種種特質對自閉症患者的日常學習和社交生活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及早發現和進行適當的治療與訓練介入至關重要,有助發揮患者的潛能。家長如有任何疑問,可主動向專業人士查詢。
自閉症學生雖然面對一定困難,但亦擁有不少獨特的長處,包括:
然而,他們在以下幾方面較為吃力:
有效的教學策略應着重發揮自閉症學生的強項,而非過分紓緩弱項。透過適當的教學模式,有助他們盡展所長。
家長和教師應緊密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並制定合適的教育方針,讓他們獲得所需的支援,充分發揮潛能。如有任何疑問,家長亦可主動尋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亞氏保加症被列入自閉症譜系障礙的其中一種類型。
患者在語言和認知發展普遍屬正常水平,但主要呈現社交互動和行為表現上的困難。
據研究估計,全港約有1至2萬名兒童患有亞氏保加症。
雖然每位亞氏保加症患者的表現可能有一定差異,但一般會在以下幾方面出現異常:
語言溝通方面:
社交方面:
行為、興趣及活動模式:
其他能力: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出現以下5種或以上狀況,便應考慮進行深入評估:
及早確診並採取適當的藥物、行為治療和訓練,有助紓緩亞氏保加症患者的社交障礙問題,提升生活質素。家長如有任何疑問,可主動向專業人士查詢及尋求意見。
發展遲緩是指學前兒童未能達到該年齡應有的能力,常見範圍包括:大肌肉控制、小肌肉控制、認知能力、語言能力、社交能力。
患者可於個別範疇或者整體性地出現發展遲緩,程度可再分為明顯遲緩或輕微遲緩。
定義:涉及手腳和軀幹等大肌肉動作,如走路、跑步、丟球、舉重物等
大肌肉控制發展遲緩的小朋友,可能有以下特徵:
定義:通常和手部有關,常見動作如握筆、剪紙、描圖、組模型等
常見特徵:
定義:通常包含注意力、記憶力、計劃和執行能力;可影響孩子的課堂學習及與他人溝通玩耍。
常見特徵:
定義:在說話表達方面出現困難,包括組織句子、給予適當回應、提出要求、語氣有正確的高低起伏等方面。
常見特徵:
定義:對社會情境的感知與互動都不如預期,容易出現交友困難,甚至衍生心理問題。
常見特徵:
如不及早治療,部分發展遲緩的學前兒童可能發展出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情緒問題等。
進入學齡階段,他們可能因為溝通困難、學習問題、甚至情緒和行為問題等,而被診斷讀寫障礙、動作協調障礙、發展性語言障礙或智力障礙等。
因此,及早識別和安排治療,對於促進兒童的發展,以及預防患上其他發展障礙是十分重要的。
中醫治療,旨在消除妨礙發育的因素,幫助小朋友健康發育,達到先天體質條件可以達到的高度。
家長應留意,小朋友最終可長得多高,還是會受父母遺傳等先天因素所限制。
身高預算方程式:(父高度cm +母高度cm)÷ 2 +- 6.5cm
因此,如果小朋友沒有展現出相關症狀,只是孩子或家長對身高不滿意,這個情況是不需要治療的。
小朋友長高、發育,先天條件在於「腎」,後天條件在於「脾胃」。
脾胃的作用是把食物轉化成各種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果家長為了幫小朋友進補,準備的日常飲食太過豐富或肥膩,反而會加重脾胃負擔,導致食物更難轉化成營養,進一步影響小朋友吸收及發育。
而過度進補,常見會令小朋友大便異常及精神不振。情況就如種植一棵樹苗,適量施肥有助樹苗茁壯成長,但過度施肥會導致樹苗無法正常吸收水份和養份、成長緩慢。
幫助小朋友發育成長的三大原則,包括:合理的營養、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
飲食上應注意營養均衡,可適量多食蛋白質、鈣質、維生素D、好的碳水化合物。少食甜食、高糖飲品、油炸食物。忌故亂進補,以免影響小朋友脾胃功能。
睡眠上,小朋友應該晚上11時前入睡,能有效養肝腎及滋陰,有足夠的血氣供應生長發育。睡眠充足,可幫助身體充分分泌生長激素。
運動上,適量負重能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同時刺激骨骼肌肉的發育。建議可多參與戶外運動,如跳繩、跑步、球類運動等。
中醫SEN科治療一般以內服中藥或頭皮針灸為主,可配合小兒推拿、耳穴治療和食療來輔助療效。建議每周覆診一次,每次針灸或3-5日藥。
一般來說,頭1-2次治療已可見症狀改善,包括提升專注力、改善眼神交流、改善肌肉控制、幫助入睡、提升社交及語言表達能力。一般持續1-3個月治療,可以達到長遠療效,大部分黃金治療期內的小朋友可以痊癒。
一般每次3-6日藥,處方會加入甘味中藥,以易入口為主。治療體質根本,有效改善難入睡、胃口差、集中力低、幫助消化和吸收等症狀。
透過頭皮針治療,直接刺激大腦額葉,特別是負責專注力及認知執行力的前額葉區,提提高大腦血液循環,加快神經傳導,治療專注力不足、自閉症、發展遲緩等。
如小朋友未能配合中藥或針灸治療,仍可透過推拿來達到理想療效。
把耳穴貼貼在一側耳朵的相應穴位上,達到溫和而長期的微刺激效果,對小朋友患者來說容易接受、效果顯著。
馬上WhatsApp我們,取得治療詳情或安排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