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陳代謝疾病科是內科專科之一,當人體新陳代謝不良,容易患上各種病症,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中醫治療新新陳代謝疾病能夠為患者提供理想的治療方案,幫助控制患者的身體數值,改善症狀,並長遠地預防嚴重併發症。
糖尿病是一種影響身體代謝血糖的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細胞無法利用,導致血糖升高過度,超過腎臟的代謝負荷而被排出體外。若未獲適當控制,恐導致心臟病變、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
糖尿病的症狀表現因類型而有所不同,尤其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初期,大多數人卻未見任何徵兆,直到經由驗血或出現高血糖相關的症狀,才被發現確診。
糖尿病的症狀包括:
1.口渴
2.頻尿
3.食慾過度
4.體重無故下降
5.疲勞無力
6.視力模糊
7.頭痛頭暈
正常的血糖值可作為健康狀態的參考標準。對於大多數健康個體而言,血糖水平應維持在空腹血糖在70~100mg/dL範圍內,餐後兩小時血糖在70~140mg/dL範圍內。
血糖過高有兩個主要標準,分別是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當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時,被歸類為「空腹血糖異常」,即表示血糖過高,亦被稱為「糖尿病前期」。
在這個階段,透過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仍有機會延緩或逆轉糖尿病的發生。
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則在飯後進行,飯後兩小時的血糖在140~199mg/dl之間被定義為「葡萄糖耐受不良」。
低血糖的症狀出現在血糖濃度低於70mg/dl時,或者當血糖值從高濃度急劇下降時。這種情況比高血糖更加緊急和危險,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根據血糖值的高低,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肥胖症被許多人視為外觀上的困擾,但實際上,它更是一種影響健康的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肥胖列為一種「疾病」。
一般而言,男性的脂肪含量應該在12%至19%之間,女性則為25%至32%。
如果脂肪含量超出這個標準範圍,就被視為肥胖。肥胖症是引發許多其他疾病的根源,與多種健康問題密切相關。
要診斷肥胖症,可以從了解身體中的脂肪含量開始入手:
1.身體脂肪百分比
肥胖是指身體脂肪過多。身體脂肪含量會因性別和年齡而有所不同。
2.身體質量指數(BMI)
在臨床上,我們常用身體質量指數(BMI)來估算身體脂肪量。研究表明,BMI與磁共振等方法測得的脂肪含量密切相關。
身體質量指數(BMI)的計算方法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 (公斤) ÷ 身高 (米) ÷ 身高 (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亞太區體重指標指引,成年人的BMI分類如下:
3.腰圍
根據衛生署2014至2015年的統計數據,香港的肥胖率持續上升,佔整體人口的29.9%(男性36%,女性24.4%),相較於2003至2004年的21.1%(男性22.3%,女性20%),明顯增加。尤其令人擔憂的是,2014/15年度的嚴重肥胖人口達到5.3%。
雖然肥胖問題日益普遍,但大部分人對於肥胖的認知仍然不足,許多低估自身體重的人可能未意識到與肥胖相關的疾病。
高血壓定義是連續測量收縮壓(上壓)大於140mmHg以上、舒張壓(下壓)大於90mmHg以上,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耳鳴、心悸、頸部痠痛、作嘔、疲勞等症狀。
高血壓有2種類型,分別是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
原發性高血壓佔 90% 以上,與遺傳、生活習慣、飲食、壓力有關,繼發性高血壓由可確定的因素引起,如懷孕、腎臟疾病、主動脈狹窄、內分泌異常、睡眠窒息症等。
如你有以下情況,則屬於容易患上高血壓的高風險族群,包括:
1. 遺傳、家族病史
2. 肥胖 / 缺乏運動
3. 重口味(高鹽飲食,鈉攝取過多)
4. 高齡人士
5. 過勞 / 長期壓力大
6. 睡眠窒息症
7. 作息不規律 / 有吸煙、喝酒習慣
膽固醇對心血管健康並非完全無益,事實上,它在細胞膜的構建和荷爾蒙的產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膽固醇過高也常被稱為「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或「高血脂症」(Hyperlipidemia)。
「膽固醇過高」一詞通常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膽固醇過高最壞情況可能引發心肌梗塞。因此,定期進行膽固醇檢測是預防膽固醇過高導致心臟疾病的關鍵之一。
許多膽固醇過高的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往往沒有任何症狀或不適,大部分人直到血管堵塞嚴重程度已相當嚴重時,才可能出現高血壓、頭暈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常見徵兆。
只有極少數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或膽固醇過高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黃色瘤(Xanthomas)或黃斑瘤(Xanthelasma)的症狀,這些病徵表現為皮膚底下(通常在眼皮周圍)出現黃色的膽固醇沉積物。
導致膽固醇濃度升高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部分是由遺傳性疾病引起的,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的危險因子,包括以下六大類:
心血管疾病是指涉及心臟和血管的一系列疾病,其主要原因常為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血管阻塞,進而導致血液循環不順,引發各種不同的症狀,如心悸、呼吸困難、皮膚和粘膜呈現青紫色、眩暈、暈厥的症狀。
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狀動脈心臟病、中風、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和瓣膜性心臟病等,其嚴重程度可能導致死亡。
患有這些疾病的危險族群包括吸菸者、高血壓患者、慢性病患者、肥胖者以及年長者。當冬季低溫,在最冷的月份,心血管急診通報量通常會增加,這可能與低溫誘發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有關。
中藥治療新陳代謝性疾病,一般以中藥或針灸作為主要治療方案。不論病人是否已經在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或降血糖的藥物,均可同時進行中醫療法。
一般建議每周覆診一次、每次5-7日藥,可同時配合針灸治療。一般來說,1個月治療已可見症狀大致痊癒及指標明顯改善,第2-3個月作為療效鞏固階段。
✅ 改善新陳代謝
✅ 回復正常代謝水平
✅ 減輕西藥副作用
馬上WhatsApp我們,取得治療詳情或安排預約!